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精品案例 >
精品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与眼镜》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30 00:00:00   来源:    浏览:

一、案例背景:

“先学后导 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原有“一超四有效”模式的基础上,从“学情”和“高效”入手,吸呐先进课改经验和先进的课堂模式,创造性生成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固化和活化之后,我尝试性的进行了《眼睛与眼镜》的教学,并且从中收获了许多,也本醒悟了许多。

教材分析:《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这些内容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对前几节知识加深理解和运用,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二、初建课案例及反思:

初建课课堂实录: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许多人却给这扇窗房户挂上了窗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眼睛和眼镜的世界,一探究竟。

知识准备:1、厚度不同的透镜的焦距和对光的偏折能力有什么不同。

生:越厚焦距越短,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

师:2、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3、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生: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像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师出示自学指导:10---15分钟预习,红笔勾画重难点,标记出疑点,并完成如下题目。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师出示眼睛看物的动画,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并帮学生把知识穿成线。

学生讨论照相机与眼睛的异同点。

生:照相机是调像距的,眼睛是调晶状体的厚度的。

师:从厚度引深到对光的偏折。

总结:照相机是调像距的,眼睛是调焦距的。

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了解自己近视的原因,并谈谈预防近视的方法。......

师:阅读材料一,测量明视距离。

生:我的是23,是不是近视

生:我的是28,是不是远视........

师:每个人的明视距离都是不同的,大约在25cm左右,但是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肯定比较小。

近视的矫正,至底用多少度数的眼镜呢?大家来学习一下,并尝试测量度。(不要求掌握)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东西,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回想,并总结一下。

生:眼睛的构造;

    人眼看物:

    近、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师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师:大家都学得很好了,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已。

同学们热列响应,并相互讨论,积极思维,圆满完成了本节内容。

反思:

  成功之处:能引导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紧张的学习,老师轻松学生紧张;为学生的自学设定的明确的目标、时间和要求;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多说,只讲点拔升华的部分,课堂解放,引到、点到为止;注重情景教育,科学渗透教育。

改进之处:知识的总结完成之后,应给学生几分钟的巩固记忆时间;挖掘实验,在课堂利用水透镜等现场演示实验,更能激发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引入高科技,准分子激光治近视,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它的原理,效果会更好。在每节课上加上一个链接中考的环节更好。小组活动不明显。

三、重建课案例及反思

重建课课堂实录: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许多人却给这扇窗房户挂上了窗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眼睛和眼镜的世界,一探究竟。

知识准备:1、厚度不同的透镜的焦距和对光的偏折能力有什么不同。

生:越厚焦距越短,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

师:2、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3、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生: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像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师出示自学指导:10---15分钟预习,红笔勾画重难点,标记出疑点,并完成如下题目。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小组间相互补充。

师出示眼睛看物的动画,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并帮学生把知识穿成线。

学生讨论照相机与眼睛的异同点。

生:照相机是调像距的,眼睛是调晶状体的厚度的。

师:从厚度引深到对光的偏折。

总结:照相机是调像距,眼睛是调焦距。(1分钟时间记忆)

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了解自己近视的原因,并谈谈预防近视的方法。

生:......(各抒已见)

师:阅读材料一,测量明视距离。

生:我的是23,是不是近视

生:我的是28,是不是远视........

师:每个人的明视距离都是不同的,大约在25cm左右,但是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肯定比较小。

师:阅读材料二,近视的矫正,至底用多少度数的眼镜呢?大家来学习一下,并尝试测量度。(不要求掌握)

  除了戴眼镜矫正近视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激光治近视

师:大家能不能从眼睛看物体及近视成因的角度思考激光治近视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生:是改变了晶状体的形状。

生:是改变了角膜的形状。

师:激光在角膜上引发化学反应,等于在角膜上直接磨出了一副眼镜。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东西,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回想,并总结一下。

生:眼睛的构造:

    人眼看物:

    近、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师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给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

师:谈谈自已这节课仍留有的疑惑,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那就来挑战一下自已吧。

同学们热列响应,并相互讨论,积极思维,圆满完成了本节内容。

反思:

  听了理化生组成员的建议之后,我再次对本节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在课堂上模式上,我又认真研究了我校的“先学后导,当堂达标”的要求,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一、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讲,给学生足够的信任;二、学生能讲会的老师也坚决不讲,把能力的提升留给学生;三、学生有疑惑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找准症结,一针见血,点拔升华。四、小组活动要找准发言人,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收获反思:

  以前教九年级时没怎么参与课改活动,突然用新的课堂模式上课,有点不太适应。所以这两个月来,我一直在反思薛校长在大会上给大家说的几话,教师要学会做三种人:毛泽东、袁伟民、张艺谋,老师松下来,学生紧张起来,老师来导,让学生来演,并想办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演。要学习高效课堂,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一个穿线人,一个发号施令、点拔升华的人。通过一定的思考与研究,我开始要求自己上课讲的一定要少,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这节课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要目的明确,有挑战性

     要想学生积极认真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问题的解决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多方面思考(不同的学生层次),制定出目的明确且有挑战性的导学内容。因为“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什么”等,并不能让学生发现或者从物理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出,给出了学生明确的任务,让学生不能闲下来,一步一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的完成本节教学。

(二)教师讲的内容一定的精备,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决不多说

    新课堂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只是穿针引线人,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不是放手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在教的精“点”下,去紧张而有目的的学习,教师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你会对学生产生全新看法,我一直在这几面刻意的锻炼自己:一、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讲,给学生足够的信任;二、学生能讲会的老师也坚决不讲,把能力的提升留给学生;三、学生有疑惑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找准症结,一针见血,点拔升华。

(三)学生的合作交流一定要注意有效性

在以前的听课过程中,我曾发现合作的环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师生距离近了,课堂很热闹,学生的主体作用突显,但同时我也发现几个弊端:学生还没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声;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差生只是袖手旁观;有的学生只会倾听,不会合作。所以在我的课改过程中特别注意这几个问题。1、合作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有必要性。2、合作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见解,教师深入到小组中,了解他们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如何引导以教给他们方法。3、保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合作交流起到必要的作用。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案例研究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