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精品案例 >
精品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30 00:00:00   来源:    浏览:

一、案例背景;  

   《老王》一文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杨绛的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它以平淡似水的笔调,通过与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的善良之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文章所写的尽是生活琐屑,但线索分明,语言看似平平淡淡,但简练含蓄、意味深长。

本课可“教”的东西很多,根据教研目标和课文特点,我把这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人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陶冶美好情操。

二、初建课案例及反思:

 初建课课堂实录

 师:我们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生活水平低下,没有或很少有生活保障,被人们称为弱势群体。大家请看屏幕。

屏幕依次推出以下图片——

 1. 祖孙三人,两个孙子喜形于色,而祖父一脸悲苦。字幕:“那天我们可以读书了,我们高兴了,爷爷却哭了。你懂了吗,老人的眼泪?”

 2. 《哭泣的老人》:一个在大街上卖红薯的老人,他的三轮车被城管人员毁坏,老人靠着墙哭泣,好心的过路人纷纷伸出援手……

 3. 四个盲人相互扶持着经过车流如潮的马路。

  师:大家在图片上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被幸福的人们所忽视甚至蔑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老王》一文中的老王就是一个弱势者,但作者杨绛一家,对老王这个不幸的人却是关心备至。

 谁能说说作者杨绛是怎么一个人?

 生1:简单介绍杨绛。(略)

 师:那么,备受作者一家关心的老王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说说。

 生2:老王是半个瞎子,他一只眼睛是田螺眼。

 生3:老王是个穷苦的三轮车夫。

 生4:老王的心地很善良。

 师:一个瞎子,拉三轮车,多不容易!那他的生活状况如何?

 生5:他的生活十分艰难。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6:我从他的住房上看出来的。文中写道:“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

 师:请谁把这一小节朗读一下。

 生读第四小节。

 师:还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7:他是个老光棍,说明由于家里穷,再加上是个残疾人,没有女人肯跟他。(生笑)

 师:我们知道了,作者是从老王的谋生手段、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生计艰难这些方面来写他的苦的。那么,他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呢?

 生8:老王给我们家送冰块,车费减半,“抱着冰上三楼,放入我们的冰箱,并且他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

 生9: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生10:他去世前一天,送一瓶香油和一篮鸡蛋给我家。

 师:大家能想象他送这些东西的原因吗?

 生11:他认为我们是好人,是表示感激的。

 生12:因为作者一家关心他,他拿这些东西去感谢。

 师:好,大家集体来朗读这几个小节。从“有一天”到“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生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作者及其一家对老王的关心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生13:作者一家人都关心老王,常坐他的三轮车,照顾他的生意。

 生14:知道他有夜盲症,作者的女儿送他大瓶的鱼肝油。

 生15:老王送冰,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生16: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肯收钱,“我”一定要给他。

 生17: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作者最后也给了钱。

 师:同学们一下子说了这么些关心老王的事,说明“我们”一家也是善良的,同情他,照顾他。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老王怎样一种感情?

 生18:惭愧。

 师:惭愧,愧怍就是惭愧的意思。她为什么要惭愧呢?

 生19:作者认为,老王送香油鸡蛋来,不应该拿钱去侮辱他。

 师:嗯,老王真心相送,“我”却硬要付钱,伤了他的心。再想一想。

 生20:不对。文章中说,这些原因“都不是”,应该另有原因。

 生21:“都不是”不是就“愧怍”说的,而是就上文“总觉得心上不安”说的。

 师:大家怎么看?从句子结构看,“都不是”的应是什么?

 生:(陆续)应该是上面几句。

 师:生21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作者心中感到愧怍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思考,没人举手)

 师:(点拨)作者自己认为是一个幸运者,她觉得对老王这个不幸者做得怎么样呢?

 生22:她认为自己对老王的关心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师:是啊,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自认为做得很不够,才这样说。(屏幕显示)

 师:可是,就我们来看,作者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再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学生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全班交流。

 生23: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他人。

 师:心中有他人,是啊,也就是有一颗——

 生:爱心!

 师:(板书“爱心”)哪一组再说说看。

 生24:我看最主要的是在他们心里,人没有卑贱之分,人是生而平等的。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感到很抱歉。

 师:回答很好,有观点,有材料。他说人的差别,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人应该是平等的,才会这样对老王。(板书“平等观念”)

 生25:爱是双方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老王对他们好,他们也对老王好。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用一个成语叫什么来着?

 生:叫做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师:是啊,反过来对老王来说也是这样。所以作者在老王去世几年后还记着他,写这篇文章来怀念老王。下面让我们一起怀念老王。

 屏幕:怀念老王

 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的心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

 生26:老王,安息吧!

 生27:老王,好人一生平安。(生笑,立即制住)老王,祝你来世一生平安!

 生28:老王,若你地下有知,请接受我们深深的愧怍吧。

 师∶大家肯定还有很多话要对老王说,千言万语,不如拿出实际行动。让我们用平等、尊重、博爱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位老王。

 屏幕:请记住: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背景:一丛鲜红的玫瑰)

 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学生沉浸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优美旋律之中。

作业是拓展延伸题:

  不要掩藏自己的热情,应该释放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请大家以下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芳香。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假如我是,就要。

反思

  这堂课紧紧围绕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感情熏陶,内容集中,提问简练,思路清晰。没有结构分析、中心概括,没有写作特点的罗列,也没有专门的字词教学,避免了语文教学中“多而全,全而杂”的痼疾。根据该课内容和学生经验,有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本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恰恰不合适地缺了席,那就是对时代背景的介绍。现在的学生对文革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特定人物的特定背景,则对人物理解的深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偏差和误解。如:三轮车为什么被取缔了?“我”和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收入应该不会低的,老王为什么担心“我”丈夫看病没有钱?“我们从干校回来”,“我们”为什么会去干校?如果能对文革的背景材料作些必要的介绍,学生就能深入人物内心,体会到人物的良苦用心。也更能理解作者这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体会作者博大的胸怀。看来某个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从课文实际出发,不能因为它是传统的教学环节,又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而将它摒弃。

三、重建课案例及反思

重建课课堂实录:

﹙一﹚ 导入设计:
1、由学生喜欢的明星导入,人们对这些名人的一言一行都非常的关注,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也像关注明星那样关注过普通人呢?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位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请以“从 来看,他是一个 的人”形式表达。﹙教师引导学生从面貌特征、服饰、表情等方面观察﹚
﹙学生先仔细观察后自主发言﹚
答案示例: 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2、﹙教师引导﹚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学生自由发言﹚
答案示例: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2、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老王,选择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答案示例:1、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2、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三﹚、重点研读
我与老王交往的事件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件事?在这件事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1、自读课文: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2、学生边读边思考:
① 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 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
③ 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小组交流体会后集体交流﹚
答案示例:①知恩图报 心地善良
②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老王的朴实、善良。
③要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四﹚、拓展延伸:(自助餐式课堂延伸)
1、作者对老王真正体现了对不幸者的关爱,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一位哲人说过: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学们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3、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答案示例:1、老王,假如你还活着,我一定请你到屋里喝杯热茶。
老王,我不该用钱侮辱你。 
2、假如我是一泓泉,就要给别人送去清凉。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反思:

本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针对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老师要用引导或激励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在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分组读、接力读,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了朗诵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

四、收获反思:

1、聚焦一句,拎住总纲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2、  品得透,悟得深

通过设计了“我与老王交往的事件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件事?在这件事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 “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3、设计不深入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选用上,除某些传统教法外,采用多媒体幻灯导入和拓展迁移,音乐辅助等手段,方法上采用导读、朗读、讨论、探究、口语训练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收到一定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在教学中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涵,但教师设计的问题大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诸如“老王的苦与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一家是怎么关心老王的?”学生虽能带着问题,从课文中筛选信息,培养了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但教师没有更深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只是浮光跃影,浅尝辄止。文本中很多能充分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节,都非常可惜地放弃了。如老王送香油鸡蛋一节,作者对老王的外貌行动描写,“我”将钱付了又后悔的心理变化,教师完全可以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将学生引入人物的内心。如让学生在朗读基础上思考: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我”为什么坚持要付钱?老王为什么最后站着等我拿钱?文句“我内心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真的都不是吗?只有带着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才能体味到那种含而不露、极其微妙的情感,才能真正在文本中淘到乌金。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
下一篇: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7》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