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成 长

发布时间:2011-03-15 00:00:00   来源:    浏览:

沁园中学北苑  苏胜美

201139,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名教师培养对象优质课大赛,我上的课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比赛,紧张的50分钟(拖了堂)过去了,我一下课,听课老师们就热议起来,有美好的值得怀念之处,也有遗憾之处,现总结如下:

1、真正领着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了人物高贵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情感随着人物的情感得到升华。

2、学生品读到位,读的时间充分,深入,通过对小说高潮部分的听读、诵读,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这一堂语文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高纲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著名朗诵家姚锡娟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朗读需求,学生听读后,受到强烈感染,多种形式的诵读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尤其是全体学生起立诵读,博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许。

——“小说从头到尾没有‘爱国’字眼,人物的爱国情感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一问题设计精巧,调动了青少年的探究欲望,学生找出关于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发言踊跃热烈。

——读完高潮部分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想要表达而因为悲愤不能言表,那么他想要说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它牵引学生静静地思考文本,学生的写话符合人物的内心世界。

遗憾之处:

1、试课的时候,感觉功德圆满,干净利索。赛课的时候却出现了“败笔”。学生全体起立诵读小说高潮部分,已经读得很好,达到课堂教学高潮,学生坐下后,又问,还有没有哪些感动你的部分,两个学生又读了他们认为动人的情景,不管从文本内容上来讲,还是从诵读水平上来说,两个教学情景都不能与前者相媲美,可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环节折扣了课堂教学的完美,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是我最难受的一幕,真希望时光倒流,给我更正的机会。

2、教学已到尾声,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和困惑”的时候,一个男孩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他说,“阿尔萨斯”和“洛林”已经沦陷了,这个地区的人民为什么不移民呢?如果是现在我会这样答复他,亲爱的同学们,谁能答复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答复这个问题,我会这样说,你懂得真多,你知道“移民”这个概念。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的确有“移民”现象,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移民条件。况且,有的人,不仅爱自己的国家,还深爱着自己脚下的土地,他们怎么舍得离开呢?为什么课堂上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教学效果,我反思了一下原因,一个是课堂时间因为不必要的情节和发言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我到后面处理得比较仓促,一个是我的思想深度不够。我的思想停留在“爱国”这个层面上,这是文本的主题,至于“爱家乡”“爱脚下的土地”,一个人最朴素的情感,我思想的土地上还没有播下这样的种子。

虽然,这次教学的瑕疵带给我些许遗憾,但是我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给我一个平台,我愿展示成长的风采,给我一个舞台,我愿演绎生命的精彩。


上一篇:“一超四有效”与“先学后导 当堂达标”
下一篇:“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运用中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