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

辩论出来的精彩

发布时间:2013-03-11 00:00:00   来源:    浏览: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学生将爸爸送她的从非洲带回的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自己最要好的同学万芳,父母发现后逼着女儿要回来的故事。这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范文,故事情节较简单,线索分明,也没有较难的字词。我在备课时就计划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辩论是非对错

预设

如何让七年级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类似的家庭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方面预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体验情感、体验感悟:在上课之初,我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畅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感受,认识到“友谊”的可贵,为下面理解文章的中心打下基础。通过分角色朗读染发学生体会礼物该不该送人,平时和父母发生了分歧时要怎样做,双方怎么样做才能避免这样不愉快的结局发生呢?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做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我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激活升华,课外延伸,鼓励学生体验积累。接着抓住关键句引发辩论:

课堂生成

师:总之,我很受伤,但是受伤的只是我吗?(万芳,爸妈)那这样的一个结局究竟怪谁呢?文章最后一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我提出要举行一次辩论会,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展开辩论,亲情友情冲突时,你向着哪一方。在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刚开始双方还都在围绕自己的观点去谈,虽已将学生事先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正一反,但在辩论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意见偏向了“我”这一方。都觉得父母是重财轻义,只能从“我”的角度看问题。我觉察出学生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喜欢给家长挑刺,在处理亲情友情关系上,有些偏颇。这时,我适时插了一句:“如果那只羚羊木雕值一千万人民币,那还该不该送给万芳?送给了万芳之后该不该要回来?”听了这个问题后,全班有了短时的安静。我想,这是个问题,而且答案比较明显:不该送;送了该要回来。在学生没有具体的物质概念时,他们会顺着自己的想法去谈,一旦有了能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一个物品的价值时,他们才会全面一些去考虑。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有同学开始分析“我”的做法的不足,辩论又继续进行下去。

突然,反方的一位同学向发问:试问老师,假设你的孩子将你已许诺给他的贵重礼物送给好友,你会忍心批评他、伤害他的自尊心,破坏同学间纯真的友情吗?这是我备课万万不曾想到的突发问题,显然这位同学重友情,轻亲情,但很机智,无疑将老师视为家长这一角色看待,观察老师的态度,以寻求支持。我略加思考后,便这样说:我是老师,也是家长,和所有家长一样,不是处理任何问题都是妥当的,也是在不断地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加以完善的,那么请同学们为老师提些建议,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呢?想不到,这时的学生发言更活跃了,以下几位同学的看法颇令人回味:

①:礼物不是因为金钱才贵重,而是因为凝结友情才贵重,希望做父母的能认识这一点。

②:物品失去可以再买回,但自尊心和友情的损害,这是买不到的,所以做父母的也不能不加思考的一味责怪孩子的不是。

 ③:相反父母如能维护孩子友情,不去伤害它,比你送孩子礼物,更能使他欢心,因此父母不怪孩子,就会更好些。

这时,我真想引用文中的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来引导同学们全面看问题,但更希望孩子们自己加以解决,我冷静地观察着,突然,又听到一生道:

 “这个木雕十分贵重,是决不能送人的,正如后文所说: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 ’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把父母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转赠他人,才是轻义。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抚养大,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熬过多少不眠之夜,又受过多少委屈!朋友为自己付出的只不过是一条裤子和她父母的责罚,而你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则是十几年的辛劳,十几年的青春!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这恩情是自己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的,可是,课文中的却把对朋友的感情放在父母之上……

又一生补充:

据法律,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行为是无效的。所以你不能自作主张爸爸送给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木雕,更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你把爸爸送给你的珍贵礼物送给别人,难道不是对父母的精神虐杀吗?”……

反思

孩子们为了明辨是非,将刚学到的《风筝》中的“精神虐杀”都运用上了,论述得有理有据,感恩之情为之动容,辩论的这么精彩,这更是我没有想到的。

他们懂得了友谊的珍贵,不可以用财物来衡量他们也懂得了亲情的珍贵,能理解父母的做法了。那么如何解决父母与的矛盾?学生的答案是:学会与父母沟通,做到心平气和的理解沟通。

作为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一些道理,引导他们能正确地分析看待问题,学会与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交流,理解,沟通,这样很好。但如果因势利导,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体验思维、体验创新、体验明辨是非的精彩,更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上一篇: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
下一篇: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