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2-02-29 00:00:00   来源:    浏览:

一、 案例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学书《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外国诗歌。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和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二、 案例描述

本文是一首诗,需要通过读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明白文章的哲理,从而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听录音、学生练,从而更好的品味文章的主旨,更好的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我才用了让学生先听读录音,然后学生跟着朗读提示,进行多次的模仿练习,力求读出作品的内涵,读出作者心声。

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听了朗读录音,我们也比葫芦画瓢朗读一遍

师:读这首诗需要什么样的语气?

生:沉痛。

师:是沉痛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现在却常是忧郁”。

生:不是。

师:是吗?同学们说这里改怎么读?

生:是劝慰

师:对,是有劝慰,比方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用什么词?

生:语重心长

师:对,是语重心长,娓娓劝慰。

师:语调呢?

生:

师:节奏呢?老师提示《运动员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

生:舒缓,平和。

这里,我想让学生通过提示,自行练习,用心体味,但是学生却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老师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扑空了。

另外,这一点,我对学生的提示、点拨有点欠缺,语气、语调、节奏方面的用词较少,并没有讲清什么是语气、语调、节奏,因此学生的概念很模糊,所以出现了课堂上学生表达不准,甚至错误的情况,这是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这说明我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案例分析

通过教授这节课再加上自己讲完课后反复读诗,我感觉,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是品出它的诗歌味,而朗诵则是最好的方法,无论怎样卖力地分析,都不如入情地读,读到到味了,情感自然也就出来了。我在上这课时,显然朗诵这一点还没真正落到实处,只是简单地听录音和模仿朗诵,形式比较单一。其实应该尽量让形式多样话,如陷入困境的好友伤心痛苦时,你安慰他时应该怎样读;自己劝导自己时又是怎样读等。还可以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进行脚本设计的朗读。教师需要做的则是给予适当地朗诵指导,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入诗,读出情来。这样诗歌不用讲学生都会收获很多。


上一篇: 我对英语新课改的认识
下一篇:把自信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