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课改 让我心动

发布时间:2011-11-29 00:00:00   来源:    浏览:

开学两个多月,我们学校为了让三案设计落到实处,先后举行了一次“课改研讨课”比赛,一次优质课选拨赛,每一次活动后,都让我心动。

心动一:英语、数学不分家

王丹丹老师《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课中课堂展示环节的抢答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实施的“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中,针对每个问题的小组研讨结果展示这一环节,先是教师预先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小组再预先分解到学生个人,使以往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出现“冷场”的尴尬现象有了很大改观。而在这堂数学课上,王老师不时用“ok! are you ready?”、“ready,go!”等等英语口语来向学生发出“是否准备好?”、“开始抢答”等信号。而且,学生抢答的方式不是举手,而是起立,使课堂上声势浩大,气氛活跃。王老师课堂上的“抢答”方式使我对原来预先分工的展示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索,努力加以改进,保证课堂有秩序、高效率完成。

心动二、懒教师能教出懒学生

教学最大的悲哀在于包办。专家们很形象的说,一个勤劳的丈夫必然造就一个懒惰的女人,勤劳的父母必然造就懒惰的孩子,勤劳的老师必然造就懒惰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勤劳”其实就是一种包办,包办了一切,自然如此。想一想,还真富有哲理。课堂上,老师们一口气讲到底,写到底,老师全做了,那学生还能干什么?我有时抱怨:一节课讲得嗓子冒烟,累得要死,学生们还不好好学,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气死我了,太没良心了,听过课后我的感想是:自作自受。所以课堂上,该讲的精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宁愿做个“懒老师”,这样还可以保护自己的嗓子,防癌抗癌,学生学习也会更好,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心动三:自由抢答,让思维火花绽放

课堂上,王老师也不时用“犯规了”等语言来提醒学生。课下我询问他们为何犯规,同学1气呼呼地说:“他不按规矩来,明明应该是我回答的问题,他却抢着回答。”同学2也不服气:“好几次小组讨论时他们都不采纳我的意见,可结果都证明我是对的,太不公平了。”他们的争吵使我发现了一个潜在的矛盾:预先分工的方式看似公平,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自身能力水平都适合担当的学习探讨任务。所以,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信心不足,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虽然跃跃欲试,却苦于没有机会。那么,何不鼓励有见地、有自信的学生象同学2一样,去主动争取展示的机会呢?我想能不能对预先分工的展示方式加以变通,只预先把任务分解到小组,但不硬性要求每个小组、每堂课都预先把任务分解到个人,如果小组成员与预先的分工或者集体研讨意见不一致时,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竞争展示权。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闪耀出更多、更新颖、更独特的思维亮点,尤其是一些成绩平平但表现欲较强的学生会有展示的机会,虽然他们说得不一定正确,却能获得以前所没有的乐趣和成就感。

心动三:异组同质抢答,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平时授课老师们都能发现,自由抢答有很多弊端。一些学科能力突出的学生抢到了一半以上的抢答机会,使“弱势学生”参与的机会反而不如预先分工模式下的机会均等;还有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盲目地抢答,为了表现而表现,降低了展示水平,造成了课堂资源的浪费。为此,我想能不能从抢答方式和制度上加以制约。首先,变“自由抢答”为“异组同质抢答”,在合理设计问题梯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抽取各组不同层次的学生抢答,比如,中档问题让各组的3号或4号同学抢答(编号由学生根据个人学科能力自主申报、小组核定)。这种抢答方式,由于学生的起点相同,能力相近,竞争更公平,表现更自信,在拥有均等参与机会的同时,更能获得均等的成功机会。其次,完善抢答考核评价制度,以抢答正确率作为每周最佳小组和最具潜力同学评比的依据之一,约束了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学生,促使他们逐渐形成深思慎行的良好学习品质。

实施抢答方式以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不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达成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敢于表现自我、战胜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追问”艺术
下一篇: 对数学课堂追问的一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