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

发布时间:2011-10-21 00:00:00   来源:    浏览:

学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选择了《石壕吏》一课进行课堂展示。反复阅读教材,四处查找资料,经过了仔细地准备与分析,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体会作者同情百姓,批判差役的感情。这四个问题是:1、概括故事2、差役为何捉人,为何夜晚捉人,为何连年老体衰的老妇也不放过?3、结合课文说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4、还原差役和老妇的对话。

课堂上,从朗读的疏通文意,从探究内容到体会感情,从课堂教学到布置作业,一切顺理成章,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如我所想。

课后,同事们也给予本课很好的评价,我也顺利获奖。两天后,我的情绪充分地冷静下来。不知怎的,几天来,我内心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这一课课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反思,值得改进的?

一遍遍地回想课堂,如同在看一幕幕电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探究问题——体会感情——布置作业,一切都是正常的,都是按照我的构想和设计一步一步来的。我忽然感到:这正是问题所在——一切都是计划好的,学生只不过是在往我设计好的圈子里跳。

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一直在努力做课堂的主导,可学生真的成为主体了吗?《石壕吏》一课上究竟是我在为学生服务,还是学生在配合我表演展示?想到这里,我不禁冒了一头汗,浑身一阵焦躁,我还曾为顺利完成任务而得意洋洋,此时,我还有什么可得意的呢?真正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也能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了。其实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如:1、差役为何不抓杜甫?2、杜甫为何不出来制止差役或者主动承担服役责任呢?3、夜晚“泣幽咽”的是谁?4、夜捉人时为何老翁逃走,留老妇去应付呢?……这些问题萦绕在我的心里,难道学生们对此就没有丝毫的疑问吗?是他们心中已有答案,还是他们有疑问却没有时间和机会提出来呢?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推迟了进度,这样问同学们:“《石壕吏》这一课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自己的困惑讲了出来……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一个个困惑被消灭了,我的内心坦荡了,学生们的眉头舒展了,小脸因争论而兴奋得通红。特别是对于“如闻泣幽咽”中是谁在哭泣的讨论结果更是有意思,《教学参考书》对此句是这样解释的:“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低声哭泣”(219页)。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使作品的范围只局限于老妇一家,没有充分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影响作品主题的表达。为平定安史之乱,朝廷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老妇人一家只是一个代表——三男应征,两儿战死,家人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昼夜难安。最终老妇自请应役,一方面是老妇为保老翁、儿媳,迫于无奈,一方面从官吏连老人也抓,可见当时壮丁已抓尽,家家户户“室中更无人”。而此夜,官府依然蛮横抓人,再次遭难的又何止老妇一家?因此,此处的“泣幽咽”不仅是儿媳为丈夫出征、婆婆被抓而低声哭泣,还有千千万万个失去丈夫、失去婆婆公公的儿媳,失去儿子、失去媳妇的老人,失去父母、失去爷奶的孩子在低声哭泣……这样理解使作品的主题格外地鲜明,更见见诗人谴词造句的匠心,同情人民的善心。孩子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并有理有据地分析陈述,令我感到无限喜悦和满意。

这才是真正正常的语文课,课上有预设,有生成,有困惑,有争论。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一切都设计好,一切都顺理成章,看似正常,其实最不正常。以这样的标准来看的话,多少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都应该因波澜不惊、平淡无奇而被“封杀”。否则,这些样板式的东西会把多少老师引入歧途,“误入藕花深处”易,“柳暗花明”难哪。多少学生会在“山回路转”中被扼杀思想,失去自我,随“老师”逐流,成为我们的一个个复制品,可悲呀!

这一课让我充分认识到给学生质疑空间的重要性。平常上课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来不管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总是被动地跟着我们走,兴趣和积极性都大打折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多么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悉心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质疑,更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边读边思边悟,让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的质疑有时可能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傻”,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教学时间和进度,可这些问题往往代表着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闪耀着孩子智慧的火花,他们多么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多么渴望到重视和欣赏呀,因此,我们不要怕完不成预定的课堂任务,不要怕当堂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会尴尬,请给孩子们质疑设问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放飞自己的思想,也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走出“死水泥潭”,活泼灵动起来。


上一篇:孩子,你别哭,听老师跟你说……
下一篇:我的课改收获和反思